无偿献血传递英雄城的正能量——访江西省南昌市中心血站站长陈火玲
来源:血站信息科 发布时间:2015-04-01 16:42 选择阅读字号:[ 大 中 小 ] 浏览次数:1.5k
----摘自《中国献血网》
全文链接:http://www.zgxianxue.com/show_content.php?id=34723
近年来,随着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,群众看病就医呈现“井喷式”增长,无偿献血明显滞后于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。在此背景下,南昌市无偿献血坚持精神鼓励为主,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。近日,笔者采访了南昌市血站站长陈火玲。
陈火玲站长介绍道,南昌市是军旗升起的地方,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英雄城,开展无偿献血主要就是结合城市精神特点,倡导无偿献血真正无私奉献、友爱互助的精神实质,为英雄城增添正能量。
从服务“起笔”,让每一次献血经历成为尊贵的体验。陈火玲站长说,无偿献血者是爱心的使者,着力让献血者的每一次献血经历成为一次尊贵的体验。建立了献血前悉心指导、献血中细心关怀、献血后温馨回访三位一体的服务格局。强调有差异的、个性化的献血服务。根据季节、个人喜好不同,改变以往献血前人人喝牛奶的做法,分季节提供多种饮品,让献血者自由选择。同时优化团队献血流程,将体检、化验、采血操作由流程式改为分组式,让献血者在一个小组就能完成所有献血工作流程,避免东奔西走,重复排队,有效缩短献血等候时间。为及时掌握献血者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,除定期满意度调查外,每天随机抽取5人进行献血满意度回访,对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由其采血护士24小时内随访。
用技术“着墨”,以专业的技术赢得献血者的信赖。血站是采供血专业性很强的公益卫生机构,必须不断提高血站员工的专业技术,这样才能赢得献血者的信赖。首先用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。建立站、科两级培训制度,站级培训公共专业知识,科级培训岗位专业知识。在传统讲课培训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建立人机对话培训模式,让培训形式更多样,效果更切实。其次,用考核检验专业技术水平。每月由职能部门和考核小组通过数据统计、现场操作考核等方式,对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考核。每年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大赛和书面闭卷考试。所有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,不断激励员工争先创优。
以纪念品“点睛”,特色纪念品让献血更有意义。南昌市血站坚持不用高价纪念品刺激献血,强调献血的意义和特有性。2012年血站推出首个献血者自主设计的无偿献血纪念品——储蓄罐“心聚”。缘起于一段真实的献血故事,是设计专业的献血者有感而为,自己设计的一款特色纪念品。特色纪念品的推出引发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,并掀起了一阵为纪念品命名的活动,“心聚”的名称就由此而产生。“心聚”分为A、B、O、AB四种血型,有红、绿、黄、蓝四种颜色、四种表情,分别代表爱心、生命、乐观、勇敢。2014年南昌市血站又推出了“心聚”钥匙扣等系列特色纪念品,受到献血者的普遍欢迎,是献血者的特有纪念,非常有意义。
陈火玲站长说血站是献血者和用血者的纽带,一端是无偿献血者爱心的嘱托,一端是用血者生命的期盼,血站肩负的使命光荣而重大。南昌血站人始终脚踏实地,以“献血者健康和用血者安全”为第一要义,尽心尽职,主动争取多方支持和理解,努力促使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,针对不同的时期和所面对的环境,不断调整工作思路,采取不同策略去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,不辱使命,为南昌采供血工作贡献最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