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献血会导致肥胖?想多了!
来源:血站信息科 发布时间:2016-05-18 13:34 选择阅读字号:[ 大 中 小 ] 浏览次数:1.3k
解答专家:
付涌水,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
擅长领域:输血专业
常献血会导致肥胖?网上流传各种有关献血的说法:无偿献血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染疾病、高度近视不能献血……专家表示,适宜献血人群献血不仅不会损害人体健康,还能活跃新陈代谢,增强骨髓造血功能,而常献血会致肥胖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!
高度近视人群能献血吗?
以往出于保护献血者的健康,国家有规定高度近视(800度以上)的人群不适宜献血,主要是因为献血时,小血管和毛细血管会发生收缩的生理反应,可能会致视网膜脱落;但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高度近视人群献血时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,也不会损害献血者的视力。所以,最新国家规定里面是没有这一条例的,高度近视人群是可以无偿献血的。
亲属之间能相互献血吗?
从医学角度看,并不建议直系亲属之间输血,会产生一种移植物抗宿主病,供血者体内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,在患者体内迁移、增殖,易反客为主,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,情况严重的会致患者死亡。
为什么更加鼓励献血者一次性献血400m l?
根据规定,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 l,最多不超过400m l.鼓励献血者一次性献血400m l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是从献血者的健康角度看,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%,一般正常人体的总血容量为4000毫升,而一次献血400毫升,只占总血容量的10%.人体失血后,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、蛋白质浓度和红细胞都能较快地恢复,实践证明一次献血400m l丝毫不会损害献血者的身体健康。二是为了保护受血者的健康,血液是一种异体组织,每一次输血或输注多人血液都有可能刺激受血者体内免疫产生抗体。所以,接受一个人的血液要比接受两个人的血液更安全,传播疾病的风险也降低一半。
献血后免疫力下降,容易生病?
献血后短时间内免疫球蛋白会降低,但因为人体有较强的调整功能,只要身体得到休息、补充水分和食物后,免疫球蛋白在一天之内就能较快恢复。科学地无偿献血对人体是有益处的,一是对于有血液粘稠度高,血液在血管流动慢,导致组织细胞供养不足情况的献血者来说,适量的献血有利于稀释血液,增加氧的供应量,对人体健康有好处;二是献血后会使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,加快血细胞的生成,活跃血液的新陈代谢。
经常性无偿献血会导致肥胖?
这一说法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明。但是,因为老百姓普遍认为献血后,一定要补身体补血,所以不排除献血者献血后常常进食过补的食品,而这种进补的行为有可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。其实,献血后正常饮食,多补充水分,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会快速恢复的,不必大吃大喝或刻意吃营养品。
献血时出现献血反应怎么办?
献血反应是指由于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、身体过度疲劳、空腹献血等原因而导致出现面色苍白、头晕目眩、恶心呕吐、心悸胸闷等症状,这些症状都是生理反应,献血者不需要过度担心,只要卧床休息或饮用红糖水,很快就会恢复,不会留下后遗症。注意献血后多饮水,补充身体水分,正常饮食即可。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,不要进行高空高温作业、体育比赛等,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。最重要的是献血者在献血时要了解献血常识,相信献血是对人体有益的,心情要保持轻松愉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