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健康贴士

十大“不放心食物”也有放心吃法!

来源:血站信息科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-05-19 10:24     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浏览次数:1.3k

 从毒豆芽、荧光蘑菇到硫磺姜;从红心鸭蛋、致病福寿螺到三聚氰胺奶粉……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犯愁:现在到底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吃?其实这些不放心的食物也有放心的吃法!

 

贝类一定要加热至全熟

贝类大部分以水和泥沙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,江河湖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,贝类具有“生物富集”的作用,它在摄食的时候会把重金属离子带进体内,但没有能力消化和排出,造成重金属残留,时间长了就“越攒越多”。所以最好不要长期、大量食用贝类食物。

 

如果只是偶尔吃一些,也无需太担心重金属中毒的问题。此外,贝类一定要加热至全熟,最好采用蒸、煮的方法。如用要“炒”加工,一定要炒至贝壳全部“开口”,不能自然开口的最好别吃。

 

熟肉制品别买太艳的,回家要加热

肉制品的最大隐患是滥用嫩肉粉,可能含有亚硝酸盐。酱牛肉、酱肘子颜色都比以前鲜亮,正常的熟肉应该是暗红色的。另外,肉的口感不能太嫩,能拉出肉丝来才是好的。熟肉买回来蒸10—15分钟再吃,才能保证卫生。

 

鲜肉买冷藏的,好肉不渗水、肉馅易成团

鲜肉的危害来自两方面,一类是瘦肉精等药物污染,一类是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。买肉尽量在超市购买有品牌的肉,这样更有保障。而且,在超市里的肉才能保证在4摄氏度左右销售,杜绝微生物污染的危害。

 

市场上有不少关于瘦肉精、注水肉的新闻隔阵子就会出现,专家表示,后期人为的危害主要是注水肉的问题,而且现在不光是注入纯水,甚至还加入了磷酸盐、胶质等其他物质,买肉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辨别。

 

首先,鲜肉切开不应该有任何的渗水现象;其次,用手摸肉的切面要稍微有一点点黏手;最后,切碎的肉馅应该很黏很容易起团。

 

膨化及油炸食品最好别吃

膨化及油炸食品多用棕榈油来炸,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;为了让它脆,明矾可能超标;为了让它好看,色素可能过量;为了让它香,盐分和香精可能太多。

 

乳制品多买纯牛奶、纯酸奶

目前国家对乳制品的监管非常严格,超市里销售的一般都是合格安全的。乳制品的质量丑闻一波接一波。具体说不清哪儿会不安全,反正就是觉得不放心,专家建议大家购买营养价值相对高的纯奶或者纯酸奶,因为国家监管更严,标准更多。专家也表示,花样奶会加入增稠剂、香精等添加剂,营养不如纯奶高。

 

罐头买罐盖微凹的

选购罐头时,首先要注意观察包装是否完整,是否有泄漏,罐盖、瓶盖是否生锈、擦伤,是否商标浸油。其次不买“胖听”的,罐盖、瓶盖微凹的为佳。最后注意商标要完整。

 

蔬菜吃时令菜

其实从每年的抽查来看,农残已经越来越少,情况越来越好了。这样的蔬菜在种植栽培过程中都比较规范,安全性更有保障。另外,多吃时令菜,不但农药残留少一些,营养也更丰富,对身体更加有益。建议大家多去超市买菜,买一些标明了蔬菜基地标签的蔬菜。

 

速冻食品买冰柜底层的

购买速冻食品时,首先注意不要买散装的:一来不知道保质期,二来也不能保证生产厂家可靠。其次要买冰柜最底部的,那里温度最稳定。

 

再次,不要买已经结冰或者结霜的产品,这种是融化之后再冻上的,被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就更大一些。最后,挑选鱼、肉类速冻食品时,如果肉的颜色发黄,说明脂肪已经变质了;肉表面应该呈淡红色,发黑、发红的也不要买。

 

食用植物油多选压榨油

买油的时候,最好买压榨植物油,比精炼植物油要好。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油不要烧太热,吃油不要过量,自家的厨房才是控制食用植物油安全的最关键环节。在超市里买的品牌瓶装油,就不会出现所谓地沟油的问题。而油脂中查出可能有致癌物,这是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的。

 

方便面尽量少吃

无论从哪个方面说,方便面都是应该尽量少吃的食物,它的维生素太少,热量又比较高。传统的油炸方便面又含有很多的油,附带油料包中的油也有氧化危险,建议油料包只放一半。

 

专家建议:“不要直接把调料包和面饼一起泡,应该先泡面饼,把汤倒掉之后,再重新倒水放入料包。这样能让面饼中的脂肪和防腐剂溶解在第一遍的汤里。”